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 正文
案例剖析 || 国自然本子成功与失败,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这20个典型案例助力下次顺利中
来源:哔哩哔哩  时间:2023-08-26 18:50:02
字号:

分享 | 做科研的大师兄


【资料图】

每年国自然放榜时,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值此之际,正适合总结一下,国自然本子成功获批有哪些经验,失败落选有哪些教训。以便我们更好地在下次国自然标书申请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升中标概率。

考虑到国自然本子评审中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而且不论是获批的还是落选的,总是各有各的说辞。我们这里搜集全网,将中标与落选的各挑选了10个典型样本,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找到影响成功和螺旋的主要因素,共同为以后申请作为借鉴。这些样本如下:

成功中标的经验:

样本1:20年中了青年,今年开奖中了面上。二本三无人员,只有几篇不到10分的文章,我觉得还是创新点最重要,能打动专家的永远是创新点,至于其他问题,都是创新点不足时的说辞。今年的意见中,有个专家的评语让我特别感动,他鼓励我就算今年没有中,也要把这个想法做下去,一定会有突破性成果。

样本2:今年第一次申请中,二无吧(因为学校平台还不错),自我感觉本子不是精雕玉琢,主要的亮点是创新,而且所有专家都认可了创新性。

样本3:第一次申请,文章一般,过完年起笔。看审稿意见应该是AAB,普遍比较认可创新性,研究内容有缺陷。分享一下心得:1.创新点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平时知识涉猎要宽一点,更多创新就是学科交叉碰撞的火花。2.立项依据要接地气。我身边就有发过nc还连续没中青基的同事,写基金要更多面对的是现在而不是未来,谈的是应用而不是展望。3.我倾向于把立项依据内容揉在一起,当一个故事去完整的写,增加连续性和可读性。篇幅长短不能说明问题,能用最短的篇幅把自己故事立得住才是本事。4.专家绝大多数是大同行,需要把工作内容说的高深一些,堆一些名词,摆一些公式都没什么问题,似懂非懂,但是不敢说你错,才是最高境界。

样本4:今年到了新单位申请,没想到一次就通过了。本子打磨时间比较短,能中标肯定是平台和团队的加分,而且还运气不差,没有遇到比较tough的评委。

样本5:自身质量必须过硬,然后关系/人脉还得过硬。这个关系/人脉不见得是找人,而是说你的研究属于大佬们的领域,大佬们一看你本子,觉得似乎相识。

样本6:本子的质量不仅要体现创新性,还包括写作的逻辑和技巧,缺一不可。其次,做点相关研究(哪怕是申请几个专利),提高可行性部分和研究基础的可靠程度。

样本7:我是在一个三四线城市二本学校,申请青基时候只有三篇jcr三区论文,不能否认我的老板确认比较厉害。很多人觉得中项目主要靠老板厉害,个人成果厉害,平台厉害,但唯独忽略了本子的重要性。但我觉得,青年基金,本子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写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写清楚干这个有多么的重要,有多么的迫在眉睫,最后再写出一种感觉,就是让评审人觉得如果不支持都是损失,那这个本子也就错不了了。语言的打磨是日积月累的,需要在平时用低级别的本子不断练习。

样本8:研究基础不是堆砌过去文章多牛逼,而是用事实说明自己是最适合做这个课题的人。因为我入职前的文章都没发出来(卷不动),手里只有4篇普通SCI一区。我咨询本科/博士/博士后三位老板的时候,他们都说关键不在文章多,在于说服评委你最合适做这个课题。

样本9:申请基金最重要的是个人和团队的研究内容本身要有系统性、深度和针对性,基础研究类科学性要比较突出,研究方案要科学缜密,应用基础要能针对性解决某些问题。追逐非本人擅长的热点,研究领域和内容变来变去,基本上是没有中标希望的。申请书本身当然要写好,自己拿不准的,请中过两三次以上的同事帮着看看,能规避一些明显的问题。年轻朋友不要太关注打招呼之类的事,反正你没啥门路。

样本10:感觉现在基金评审小同行少,大同行多。科普性必须得强,创新性能让外行感受到同时又要觉得靠谱。文章好像真的没那么重要了,论文作为下限,上限看故事。带了俩博后,一个中了青基,一个中了面上。都是第一次报。

失败落选的教训:

样本1:第三年没中了,本子意见两个都可以,死在了第三个上,被批研究基础和平台支撑不够。

样本2:我收到了5个评审意见,2个比较积极,另外3个指出的问题挺多的。分析了下,结合自己情况,感觉今年没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本子创新性不够。比如在文献综述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区分我的项目和前人研究的不同和进步。有些模型里面的变量不够新颖,都是先有文献讨论过的。2. 具体的idea可能还是卖点不够,导致评审觉得这个东西做了也没啥意义。3. 研究方案太笼统,不详细。2个评审都指出了。4. 自身的publications还是不够好,没有top。5. 我是做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听别人说这个方向本来就难立项,因为所得出的结论不够大,社会和现实意义不够。

样本3:海归派,我今年五个意见四个说基础很好 但提了些有的没的无关痛痒的问题 然后就是没中 感觉我们在海外没有受到国自训练 摸不清评审人到底要啥。

样本4:三个评审的意见都是建议优先资助,没有一句负面评价,然而就是没中。可能就是运气不好,点背!

样本5:已经申请了4年,没有中过,每年本子课题都不一样。每年都是临提交前半个月,导师让换个课题重新写。有一个本子写的比较好,今年本来打算好好修改一下提交,但像往常一样在提交前让他换课题,最后不出所料没中。

样本6:第三年了,依然没中。其实第二年申请的时候抱了很大希望,因为请了专家看本子,都觉得还不错。结果出来后,有一个意见只写了一句话,觉得我题目有问题,其他的评价都没写,挂掉了。

样本7:我博士期间的成果都投C刊,中了两个,这让我对青基又增添了几分盲目的自信。这次尝试将我入职的农校与我以往的方向结合起来,试图发挥单位的优势。现在看来似乎有些过于草率了。一方面导致了我前期成果不能用作这次申报,另一方面也让我对研究背景不够熟悉。

样本8:意见4个积极,1个负面。负面的意见指出,项目研究难度较大。同时,该专家还指出成果丰富,但本子方向的成果相对不足。怎么办呢,下次就再丰富下试验方案;再多发该方向论文呗。按照专家的意见修改本子,丰富基础,完善研究。今年初四来到学校,改了很久的本子;让很多青年老师、中年老师帮忙审阅。尽力了,真的。没啥好后悔的,尽人事,听天命。

样本9:连续申了几次面上,前几年文章确实很差,从去年开始发文章了。看了今年的评审意见,估计AAC或者ABC,C那个似乎主要是嫌弃文章差了点。今年已经发了两篇专业认可的,还有一篇马上写,接收后这两三年就有五篇代表作了。再接再厉咯。

样本10:运气真的很重要。青基结题第一申请面上,三个审稿人,两个评价都是研究基础强,创新性好或者较好。但是另一个人直接把创新性贬低到地上,意见全部负面,感觉创新性得上CNS才能中面上。

整合分析:

文章很重要,最好有10+的文章(生物医学方向),至少有10+的共一的文章(绝大部分中标的基本都有);但是文章不是决定因素,身边仍然有不少发了3篇10+,或者1篇Nature med,1篇NC一作,再加一些老牌期刊一作/共一,仍然中不了的;但是依然有没发10+,也中了国自然的(虽然很少);

本子质量最重要,是决定因素,这里的质量不仅包括写作格式和语言上,最重要的是课题创新性和科研逻辑的论证体系(科研万能模型的应用:预实验结果、文献逻辑推理、相关性数据分析),这才是反映个人科研思维能力的重要考量;打磨本子不应该过于关注打磨写作技巧(遣词之类的),核心应该是打磨创新性和科研逻辑论证体系,这个往往不是别的专家在短时间内能帮到你的,最关键的是不要对专家心存幻想,觉得多几个专家给建议就增加中标概率,没有这个保证的!应该自己花更多时间,学会并掌握如何做创新,如何进行科研逻辑思维及论证体系,自己为自己打磨,这才是关键;

现在国自然越来越卷,想要保稳,必须要保证有好文章(至少有10+共一),同时也要着重本子质量,重点打磨创新性和科研逻辑论证体系;

进行充足准备,尽量不要临时换课题,最好申请的课题方向与前期发表的文章有一定的关联;

当然,国自然中标与否的影响因素中也免不了有一点点运气成分,可能不到10%,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多与更有经验的前辈交流请教,特别是与本校的专业大佬请教,利用更多的经验去增加好运的概率。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去做创新,如何进行科研逻辑思维及论证体系,这就需要认真学习我前面已经分享的文章和视频内容如下:

方法论 || 万能模型,搞定科研!

科研万能模型,一招搞定开题报告!

想看大师兄分享更多优质内容,别忘记点赞转发投币~

关注大师兄,科研不迷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