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随着防控政策调整,香港保险快速“回血”。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近日公布了2023年首季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期内毛保费总额达到1472亿港元,相较去年同期下跌7%。与此同时,2023年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水平回升至96亿港元,同比增长2686.4%,大约占据个人业务总额的20.5%。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认为,跨境人流恢复正常释放了压抑多时的需求,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造成数据爆发。
终身寿险占比接近8成
(资料图)
数据显示,2023年首季内地访客的新单业务保费恢复至96亿港元,同比飙涨2686.4%,相当于个人业务总额的20.5%。造保单数目为34506份,去年同期为1029份,增幅达3253.4%。
为了让外界更方便理解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增速的水平,香港保监局还特别列举了2019年同期数据,即2019年首季内地访客的新单业务保费为128亿元,同比增长26.4%。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访客新单保费收入方面,今年一季度基本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具体来看,内地访客购买的个人人寿产品中,终身寿险保费达76.7亿港元,增幅2827.5%,保费占比高达79.8%;储蓄寿险为9.57亿港元,增幅6735.7%,保费占比为10%。
保单数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终身寿险(19198份)、危疾(11522份)和医疗(1690份),同比分别增长6474.7%、3467.2%和429.8%。
疫情之前,内地客户曾是香港保险业务的重要客户群,一度占据香港保险市场的近4成。数据显示,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高峰出现在2016年,其新造业务保费达到727亿港元,占全港新单保费的39.3%。
受到疫情影响,2021年及2022年内地新单保费降至7亿港元和21亿港元。
对于内地访客新单业务保费飙涨的原因,香港保监局称,这要源于跨境人流恢复正常,释放了压抑多时的需求,加之上一年同期基数较低。
自2023年2月6日零时起,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人员往来后,香港内地游客增长迅速。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披露,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入境内地访客数量达到62.55万人,已恢复到2019年“五一”假期入境人数的六成。另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披露,2023年一季度共有441万旅客到访。仅3月就有245万人,其中,内地游客约有197万人,按月增长77.3%。
瑞银数据显示,在通关前到访香港的1000名内地居民中,47%有意购买境外保险,约2/3居民考虑在通关一年内投保。瑞银表示,内地对境外保险需求强劲,2024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金额或可回到2020年以前的高峰水平。这也折射出内地消费者对境外保险的需求较高。
面对即将释放的保险需求,各大险企也是摩拳擦掌,全力以赴。几大险企都在香港的一些“旺地”,如地铁,机场、大巴等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广告投放。
2022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发表《香港保险业的发展策略蓝图》(简称《蓝图》),拟吸引全球保险公司将总部落户香港,并通过一系列计划的实施,来加强全球保险公司与中国内地市场的连接。作为全球最发达的保险市场之一,香港保险市场吸引着大陆企业的关注。
险企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大增
从保险的业绩报也可以对香港保险一季度的热闹景象窥豹一斑。友邦保险近期披露2023年一季度业绩情况。财报显示,一季度,按固定汇率基准,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长28%,至10.46亿美元,新业务价值利润率52.3%;年化新保费同比上涨34%至19.98亿美元。其在中国内地、香港、东盟和印度的业务均取得双位数字的新业务价值增长。
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表示:"友邦保险在2023年第一季缔造卓越的业绩表现。随着亚洲经济在疫情后复苏,本集团继续展现强劲动力;同时我们凭藉独特的优势以把握客户对寿险及健康保险与日俱增的需求。"他透露,友邦中国已获得监管批准于河南省郑州市开业。
他表示,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保险市场之一,随着友邦在此深耕和拓展布局,内地市场为友邦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机遇。此外,对于中邮保险的投资,有助于集团把握来自额外分销渠道和客户群的重大价值,与友邦保险中国业务的策略形成高度互补。
保诚发布的业绩同样不俗, 4月28日午间,保诚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务,按固定汇率基准,保费等值销售额同比增加35%至15.59亿美元,主要是受到中国内地跨境流量增加、中国香港本地需求上升,以及公司旗下多个其他业务单位取得增长的推动。
保诚公告指出,新业务利润同比增加30%至7.43亿美元,利润率大致稳定在48%的水平。
基于保诚一季度业绩表现的稳定,花旗还将今年全年香港业务新业务利润(NBP)预测上调约60%,并将整体NBP预测提高11%。
“今年香港保险的恢复情况不错,我个人的业绩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也就是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截至6月4日,新增客户40名,此外有20%的老客户加单。”香港某大型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李明表示。
李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三年,他基本都在吃“老本”,自己团队的组员从高峰时期的35人,一下子降到12人。“我们团队主要是做内地访客的业务,疫情后受到的影响比较大,部分组员陆续离开了。不过今年开始,大家的预期都比较高,开始陆续回来。”
香港保险为何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李明表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资产配置,香港保险是以港元或者美元计价,特别是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可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多币种配置需求。目前部分储蓄险种可提供7-9种货币投保,并且支持货币转换。此外则是海外重疾的保障需求。
目前香港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类型有重疾险、储蓄险、寿险、万能险、医疗险、投连险等。从险种比对来看,香港保险的确有其优势所在,由于重疾及人寿保单支持全球理赔,以及有着可以转换货币的多元货币储蓄保单,对于内地消费者而言,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暨南大学医学硕士、北美高级寿险管理师孙晓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相比内地保险,香港投保的门槛较高,投保人要亲自去香港才能购买;其次,汇率是把双刃剑,一旦未来美元或者港元汇率走低,就相当于资产贬值;再次,法律差异方面,香港保险在内地没有办法受到法律保护,投保人和险企一旦发生纠纷,未来的诉讼成本会较高。
孙晓四认为,比较适合购买香港保险的人群有留学生,长期旅居等人群。“更多是一种配置,而不能将其作为单一的投资品”。
由于市场转暖,香港保险人才也是奇货可居。香港保险业联会行政总监刘佩玲此前表示,撇除保险中介人,目前保险业空缺率达10%至20%,其中精算、财务、信息科技为重灾区。据香港保险业资料,目前香港保险代理人人数约12万,而后勤人员亦有约3万职位。
标签: